QX∕T 117—2020 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地面气象辐射(气象)
ID: |
681B539B1C9949A7A5E80F6C7260A0DE |
文件大小(MB): |
0.44 |
页数: |
12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8-27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7. 060,A 47,中 华人民共和 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17—2020,代替 QX/T 117—2010,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地面气象辐射,Quality control of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一 Surface radiation,2020-04-14 发布2020-07-01 施,中国气象局 发布,QX/T 117-2020,目 次,刖言 .II, 范围 .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 1,4 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 ..1,4.! 质量控制内容 .. 1,4.2 质量控制方法 .. 1,5质量控制步骤.. 2,附录A(资料性附录)要素界限值.. 3,附录B(资料性附录)要素内部一致性检查条款..5,参考文献. 6,I,QX/T 1 17-2020,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QX/T 117—2010《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力 与QX/T 117—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了引用标准QX/T 55—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1部分:,辐射观测》(见第2章、第3章,2010版的第2章、第3章);,——修改了“值域检查”和“气候学界限值检查”(见4. 2. 3、附录A, 2010年版的4.2.3. 1、,4. 2. 3. 2);,——修改了作用层情况编码界限值范围“〇.7"(见附录A的表A. 1,2010年版的4. 2. 3.1 a));,——修改了总辐射日曝辐量界限值范围上限值“1.25aJ(见附录A的表A. 1,2010年版的,4. 2. 3. 1 a));,— —增加了大气浑浊度以及12项辐射量数据界限值检查(见附录A的表A.1);,— —增加了 15项辐射量数据间的内部一致性检查(见附录B的1)—z));,— —增加了质量控制步骤章节(见第5章),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6)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芝花、刘娜,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X/T 117—2010,n,QX/T 117-2020,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地面气象辐射,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本标准适用于气象行业对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太阳能应用领域也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QX/T 118-2020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地面,3术语和定义,QX/T 118-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 surface meteorological radiation observation data,地面观测中用于表征到达地球表面以及从地球表面发射的各种辐射量数据,注:本标准涉及的辐射是指光谱在0. 3 Mm.100 Mm波段的辐射,4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4.1 质量控制内容,包括格式检查、缺测检查、界限值检查、主要变化范围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质量控制综合分析和,数据质量标识,4.2 质量控制方法,4.2. 1格式检查,见 QX/T 118—2020 中 3. 2. 1,4.2.2 缺测检查,见 QX/T 118—2020 中 3.2.2,4.2.3 界限值检查,超越界限值的资料为错误资料。相关要素界限值参见附录A,4.2.4 主要变化范围检查,见 QX/T 118—2020 中 3.2.4,1,QX/T 1 17-2020,4.2.5 内部一致性检查,有观测任务时,相应要素观测资料应进行内部一致性检查,未通过某ー项检查时,相应数据为可疑,资料。内部一致性检查条款参见附录B,4.2.6 质量控制综合分析,见 QX/T 118-2020 中 3.2.8,4.2.7 数据质量标识,见 QX/T 118-2020 中 3.2.9,5质量控制步骤,质量控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格式检查、缺测检查、界限值检查、主要变化范围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质量控制综合分析,最后为数据质量标识。质量控制过程中,可根据应用需求的差异对上述环节进,行增减,2,QX/T 117-2020,附录A,(资料性附录),要素界限值,表A.1给出了各要素界限值,表A. 1要素界限值,要素界限值范围备注,作用层情况编码0.7,作用层情况编码的含义参见QX/T 93-2017中,4.4.2.1,作用层状况编码0.7,作用层状况编码的含义参见QX/T 93-2017中,4.4.2.1,极值出现时间00:00-23:59,反射比1% .100%,小时日照时数0 h.1 h,每日日照时数0 h至该日可照时数,当一日中存在太阳高度低于日照观测仪器安装高,度的情况时,观测的当日日照时数有可能大于该,日可照时数,总辐射日曝辐量〇.1.25加,Rd8-ー表A. 2中最大可能的总辐射日曝辐量,各站可根据纬度线性内插求得,直接辐射日曝辐量〇.Rds,Rds——表A. 3中最大可能的直接辐射日曝辐,量,各站可根据纬度线性内插求得,总辐射辐照度0 W/m2 .2000 W/m2,直接辐射辐照度0 W/m2 .1374 W/m2,净辐射辐照度—400 W/m2 .1500 W/m2,散射辐射辐照度0 W/m2 .1300 W/m2,反射辐射……
……